《何以为家》观后感1800字

周记网71772023-03-01 19:36:48

在第71届戛纳电影节获得主竞赛单元的评审团奖后,《何以为家》(???????? 又名《迦百农》)近日在国内公映,催泪无数,发人深省。该影片从12岁的叙利亚男孩赞恩的视角出发,带领观众亲历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底层的难民的极端贫困、猪狗不如的生活现状,观感岂止是触目惊心!

男主角是在拍摄电影时年仅12岁、不识字的小难民赞恩,和电影里不同的是,他的父母很爱他。赞恩以亲身经历出演本片,天赋异禀的他在女导演娜丁·拉巴基(Nadine Labaki)的**下奉献了影帝级的精彩表演,其实他没有表演,只是把自己的过往再现在世人面前。

《何以为家》观后感1800字

赞恩有着与实际年龄不符的弱小身躯,他在镜头下表现出与之反差巨大的成熟和担当,这些都是因为他远未成年就承担了养家活口的重担。他和父母以及众多的弟弟妹妹在贫民窟苟且偷生,由于他们是难民,没有身份证,找不到像样的工作,甚至不能上医院。作为长子,他协助妈妈制毒、带领弟弟妹妹自制饮料并上街兜售、试图保护妹妹,因为妹妹萨哈被父母强行“卖”给杂货店店主做“老婆”,他愤而离家出走后还照顾过一个婴儿一段时间;后来为了偷渡,他回家拿身份证时发现萨哈因为生产大出血、没有身份证而得不到医院的救治不幸身亡时,对父母的怨和对害死妹妹的男人的恨登时井喷,操刀伤人而被收押大牢,等待他的将是怎样的命运呢?

赞恩一直表现出近乎成年人的早熟,例如他发现11岁的妹妹萨哈来月经了,赶紧叮嘱她别对任何人说,帮她打掩护地洗干净裤子、还脱去自己的衣服裹成一团充当“卫生巾”;离家出走后,不够钱买饮料的他不敢贸然接受陌生人送他饮料;拉赫被发现是黑户被捕后,他一直照顾着襁褓中的约纳斯,在想办法赚钱的同时也计划着怎样可以偷渡到更富裕的他国……他在电影里笑的次数屈指可数,大部分时间里,他的双眸不是充满忧伤、悲哀就是泪水,他的懂事让人看着就心痛。

有网友及影评指出“贫穷是原罪”,但贫穷真的不背这锅。赞恩一家人的窘境确实和贫穷脱不了干系,而难民问题其实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逃到黎巴嫩定居的叙利亚难民身上放大这个问题,以赞恩一家为例,由于全家没有身份证,找不到正式的工作,被迫在社会底层挣扎求生,作为父母的并没有为人父母的样子,不节育、不努力工作赚钱,反而把未成年的子女当作给自己破烂的人生翻盘的筹码,女孩在来月经后就卖掉,男孩到处打工赚钱。他们生了8个以上的孩子,早就知道医院不会接收没身份证的病人,依然抱着侥幸心理强逼萨哈童婚甚至生育,直接导致了她的早逝,还不允许任何人对自己有一点点的指责。他们的强盗逻辑是 ----- 我们是孩子的父母,只是想让她过上好生活才让她“出嫁”,怎么知道会是这样的结局?她死了,我们也很难过,但我们连自己都顾不上,我们还能怎么样?周围的人也生很多孩子啊。

摆明一符“我穷我弱我有理”的样子并附以“大家违法乱纪我跟风,别针对我也不应该抓我”的歪理。

难道不是因为他们愚昧、低智、自私、贪婪、无责任感及盲目跟风而让自己和亲生子女在生死线上苟延残喘,不得安生吗?社会有错,制度不完善固然是一方面的原因,他们就能全身而退,不为自己没能好好保护孩子而内疚、自省和身体力行地避免悲剧重演吗?

应了赞恩扔掉他的妈妈到监狱探望他而送上的点心时一句话:“畜生!”,这是对即使失去萨哈还没汲取教训、居然敢再次怀孕的那对夫妻的最佳诠释。

故事最后的** ----- 赞恩把父母告上法庭,控诉他们不应该生下自己、也不应该继续生育。他的话简直掷地有声!

正是这些父母的存在,使越来越多的新难民群体在历史遗留问题里泥足沉陷;他们对生命的儿戏态度及草菅人命让下一代于苦海中轮回。这种人怎么配为人父母!!!

幸运的是,赞恩参演影片之后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得以举家**挪威,不仅获得了挪威护照,他还开始读书写字了。然而,在排山倒海的难民潮里,幸运儿不过是凤毛麟角,还有千千万万的孩子像电影里的儿童一样遭受着折磨,他们的家庭也在夹缝中备受煎熬,苦日子不知何时到头。

我们应该感恩身处和平年代并拥有着平淡但幸福的生活,同时对国际问题给予更多关注、力所能及的帮助,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他们目前享有的一切,这并非理所当然。珍惜美好生活,谢谢强大的祖国让我们可以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