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观后感1200字

周记网87952023-02-25 00:59:20

《何以为家》观影结束后,内心复杂的情绪久久不能散去。影片中的一些片段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导引出家国情怀,没有想到竟然还有这么贫穷落后的国家或者我们没有见到过的苦难正在发生。

虽然没有见到战火纷飞、山河破碎,仍然不自觉的拿着自己生活的环境作对比,这生存环境如此恶劣,应该是发生中东地区的国家吧,看到片尾的播报,与自己所预期的差不多,庆幸我们国家的国富民强、生活富裕。沉重、压抑的画面通过镜头直观接触,影片夹有原始的黑暗和光辉,鸡飞狗跳、四处飘零、支离破碎,普罗大众何以为家呢?

赞恩的父母是社会底层的人,明明家庭困难,没有能力抚养孩子,但夫妻俩仍然继续生孩子。作为父母,收入微薄甚至是没有收入来源,一大堆孩子,怎么去维持这个家庭?在法庭上,赞恩的父母向律师抱怨道:“你处在一个比较优越的阶层,你们是无法感同身受我的处境,当你跟我一样的条件,不见得你会比我做的更好,我也没有办法啊,谁不疼爱自己的孩子,我从小也是这么过来的”。

《何以为家》观后感1200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个体的生理历程基本都是从出生到年老,赞恩的母亲一路走来过得很艰辛,为什么就没有想一下做出一点点改变呢?都说孩子是天赐的礼物,我们有许多东西和孩子是互相学习的过程,因为有些初心可能被我们丢掉了。父母和孩子是一对共生名词,孩子出生的那一天,我们成为了父母,没有孩子,就没有爸爸、妈妈这个称呼,那一刻,油然而生的责任感倍感幸福。

但是幸福是相似的,不幸却各有各的不幸,成长路上肯定多曲折。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说,他自己还是个孩子,太年轻了,言外之意怎么照顾好孩子。当父母的心智成熟,除具备必须的责任感以外,还要有其他的义务和责任为之而努力。

影片中12岁的赞恩,为了照顾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约纳斯,走投无路之际,去抢了另外一个小男孩的奶瓶,但是他还是有顾虑的,生怕被别人看到,放在自己的胳肢窝下面,我们会觉得很可爱;女黑人拉希尔在餐馆打工,赚着微薄的工资,还想着寄钱给远方的母亲;约纳斯过生日的时候,没有多余的钱去买蛋糕,带回去一个客人吃剩下的蛋糕作为生日礼物;为了获得一个身份,卖掉了自己的头发......这所有的场景都会让我们感觉到生活的不容易。但是赞恩的父母迫于生活压力,把他的妹妹嫁给给了小商店老板,是为了让她能有饭吃之类的解释,是我不能理解或者是愤怒的。

父母无力承担,家里的孩子太多,那是否能控制一下生育?控制生育也需要成本,万一意外怀孕了,陷入这种无休止的争论,这是习以为常的生活。赞恩身上的那种精神,非常勇敢和坚强,是应该值得学习的,是什么样的家庭环境能造就出赞恩的品质,他的父母不具备,他的兄弟姐妹似乎也不具备。依靠他自己的种种尝试,最终获得了一个合法的身份,为之则难者亦易。

影片的题材无疑是沉重的,现实到令人心碎。故事内容透露给我们太多信息,人为动物,惟物之灵,坐立起行,走走停停,千百年来所追求的那些称得上不平凡的东西,不一定是很不平凡的,可能是一些关键的抉择,一个念头的迸发,一个为人父母的担当。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被“温柔以待”,希望我们都能够善待身边的人和事,成长、快乐、感恩、珍惜!